中文名称 | 黑皱木耳 | 属名 | Auricularia |
种名或亚种名 | moellerii | 其他保藏单位编号 | |
来源历史 | 四川省农科院微生物室 | 收藏时间 | 2002-10-15 |
原始编号 | 915 | 原产国 | 中国 |
标记信息 | |||
资源归类编码 | 15152113101 | ||
模式菌株 | 非模式菌株 | ||
主要用途 | 分类;研究;教学 | ||
基本特征特性描述信息 | |||
特征特性 | 子实体一般较小,直径1.5~4cm,耳状,紫褐色或紫红色,干时色变深,稍坚韧。子实层生下表面,有显著褶皱,形成网格。不育面深栗红色至略带紫黑色,密生短细绒毛。在阔叶树腐木上群生。分布于广西、海南、湖南等地。可食用,其质地脆,别具风味。可人工栽培。菇体特征:高产,抗杂。 | ||
具体用途 | 菌种分类,生产食用菌。 | ||
生物安全等级 | 四类 | ||
寄主中文名称 | |||
致病对象 | 无 | ||
致病名称 | 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 | ||
分离基物 | |||
采集地区 | 培养基编号 | 0017 | |
培养温度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