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腐败希瓦氏菌 | 属名 | Shewanella |
种名或亚种名 | putrefaciens | 其他保藏单位编号 | |
来源历史 | 收藏时间 | 2007-12-03 | |
原始编号 | D4030 | 原产国 | 中国 |
标记信息 | |||
资源归类编码 | 15131115104 | ||
模式菌株 | 非模式菌株 | ||
主要用途 | 分类;研究;教学 | ||
基本特征特性描述信息 | |||
特征特性 | 16SrDNA序列收录号:FJ161261、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革兰氏阴性细菌、不能利用以下碳源:D-蜜二糖、羟基苯乙酸、L-组氨酸、尿刊酸、衣康酸、L-岩藻糖、D-阿洛酮糖、柠檬酸、D-半乳糖、D-棉子糖;能利用以下碳源:α-赤藓糖醇、乙酸、α-环糊精、D-果糖、肌苷、糊精、L-亮氨酸、尿苷、甲酸、 | ||
具体用途 | |||
生物安全等级 | 四类 | ||
寄主中文名称 | 无 | ||
致病对象 | 无 | ||
致病名称 | 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 | ||
分离基物 | 鱼体表面 | ||
采集地区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近海 | 培养基编号 | 0524 |
培养温度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