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暗金黄担子菌 |
拉丁名称 |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
来源历史 | ←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M254)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收藏时间 | 2005-11-25 |
原始编号 | 3.2909 |
资源归类编码 | 15151913103 |
模式菌株 | 非模式菌株 |
主要用途 | 研究 |
特征特性 | 菌落质地初粘稠,脏白色,后脏绿色,最后黑色,皮革状,有皱褶。幼年菌落具无色透明的菌丝,横隔少,后壁加厚,色转暗,菌丝弯曲,多分隔;老后菌丝断裂成裂生子状的片段;菌丝各处有乳头状突起,突起上着生椭圆形分生孢子。 |
生物危害程度 | 四类 |
培养基编号 | CM0014 |
培养基名称 |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
培养基成分 | 马铃薯提取液 1.0L,葡萄糖 20.0g,琼脂 15.0g,pH自然。[注] 马铃薯提取液: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L煮沸30min,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至1.0L。可以使用商品化成品培养基。 |
培养温度 | 28℃ |
需氧类型 | 好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