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种名称 | 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
| 菌株编号 | JCM 7044 |
| 其他编号 | ATCC 15703 = BCRC 14606 = CCUG 45213 = CIP 64.59 = DSM 20083 = KCTC 3216 = LMG 10502 = NCTC 11814。 |
| 分类地位 | 厚壁菌门(Actinobacteria)、双歧杆菌纲(Actinobacteria)、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
| 模式菌株 | 是。 |
| 形态特征 | 革兰氏阳性菌,短或长(最长可达6.0 µm)弯曲杆菌,偶尔分叉。 |
| 非运动性,不形成芽孢。 | |
| 菌落为白色,表面光滑,有凸起,黏液状,直径1.0-1.5 mm。 | |
| 培养条件 | |
| 培养基 | 双歧杆菌培养基。 |
| 大豆蛋白胨 5.0 g,胰胨 5.0 g,酵母提取物 10.0 g,葡萄糖 10.0 g,盐溶液 40.0 mL,L-半胱氨酸 0.5 g,0.1% 刃天青 1.0 mL,琼脂 15.0 g,蒸馏水 1.0 L,pH 7.0。 | |
| 盐溶液配方 | CaCl₂ 0.2 g,MgSO₄·7H₂O 0.48 g,K₂HPO₄ 1.0 g,KH₂PO₄ 1.0 g,NaHCO₃ 10.0 g,NaCl 2.0 g,蒸馏水 1000 mL,pH 6.5。 |
| 培养温度 | 37℃。 |
| 培养环境 | 厌氧环境。 |
| 培养时间 | 48小时。 |
| 代谢特性 | |
| 厌氧性 | 严格厌氧菌,对氧气极为敏感。 |
| 代谢途径 | 通过“双歧途径”代谢己糖,利用果糖-6-磷酸酮醇酶生成ATP,主要产物为乙酸和乳酸。 |
| 碳水化合物发酵 | 能够发酵多种复杂碳水化合物,如抗性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半乳糖、木聚糖和果胶等。 |
| 酶系 | 表达多种糖苷水解酶,如β-半乳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和阿拉伯糖苷酶。 |
| 生理特性 | |
| 耐胆汁能力 | 可在0.1%胆汁盐中生长,但不能在0.15%胆汁盐中生长。 |
| 生长温度范围 | 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可在45℃生长,但在25℃生长较弱,20℃或46.5℃下不生长。 |
| 用途 | |
| 益生菌 | 作为益生菌补充剂,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
| 研究用途 | 用于研究肠道微生物组的代谢功能。 |
| 质量控制 | 作为《GB 4789.34-2012双歧杆菌的鉴定》阳性对照菌株。 |
| 保存条件 | |
| 斜面菌种和冻干菌种 | 应在2-8℃保存。 |
| 复苏注意事项 | 冻干粉首次活化时,需用无菌吸管吸取0.3-0.5 mL培养液溶解菌粉,接种于培养基上,建议不超过2支斜面或平板。 |
| 其他信息 | |
| 分离来源 | 主要分离自人类粪便。 |
| 安全性 | 对人类和动物无致病性。 |
| 健康益处 | 具有抗炎特性,可缓解焦虑和抑郁行为,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