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中文译名 多形拟杆菌 拉丁学名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原始编号 E50=VPI 5482 标准编号 ATCC 29148=JCM 5827 生物安全 二级 潜在用途 基因组测序菌株 分离基物 人类粪便 模式菌种 是 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编号】0797 【名称】GAM培养基 【成份】 0797 GAM broth (Nissui) 59.0g Agar 2.
中文译名 多形拟杆菌 拉丁学名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原始编号 E50=VPI 5482 标准编号 ATCC 29148=JCM 5827 生物安全 二级 潜在用途 基因组测序菌株 分离基物 人类粪便 模式菌种 是 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编号】0797 【名称】GAM培养基 【成份】 0797 GAM broth (Nissui) 59.0g Agar 2.
中文名称 具核梭杆菌聚核亚种 拉丁学名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原始编号 VPI 4355 保藏编号 ATCC 25586 生物安全 二级 分离基物 病变物 潜在用途 质量控制、培养基检测 来源历史 ATCC 培养要点 培养要点:一、培养基编号:35 培养温度:37℃ 培养时间:24-48h 需氧类型:专性厌氧。培养基中文名称:血琼脂培养基 描述:蛋白胨 10.0g 葡萄糖
培养基: 哥伦比亚血琼脂即用型平板 成分:特殊蛋白胨:23.0,可溶性淀粉:1.0,氯化钠:5.0,琼脂:10.0, pH:7.3±0.2(25℃) 培养条件: 37℃;48-72h;好氧; 复活性: 可复活,48h,平板菌层明显;划线平板,菌落典型 形态特征: 圆形,边缘整齐,不透明,正面灰白色,中间凸起,表面光滑,质地湿润,不产色素,G+(蓝紫色),杆菌, 纯度:纯
菌种名称: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026 菌种保藏信息: ATCC 31532 mutant 特征说明:C. violaceum CV026 是 C. violaceum ATCC 31532 的 mini-Tn5 突变体, 其野生型 C.violaceum 是群体感应细菌, 本身产生紫色色素。而 CV026 自身不分泌 AHL, 只有在遇到外源 AHL
中文名称 紫色色杆菌 拉丁学名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原始编号 MK 保藏编号 NBRC 12614=ATCC 12472=CCUG 213=CIP 103350=DSM 30191=JCM 1249=LMG 1267=NCCB 80006=NCTC 9757 来源历史 NBRC 分离源 淡水 功能 产限制酶CviI,合成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 培养条件 培养基编号:10
中文名称 多杀性巴氏杆菌 拉丁学名 Pasteurella multocida 来源历史 ←美国动物疾病中心 原始编号 Cart E 危害类别 三类 培养基编号 56 治病名称 出血性败血症 传播途径 机械性传播 分离源 牛;扎伊尔
中文名称 伴放线放线杆菌 拉丁学名 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原始编号 SUNYab 75 保藏编号 ATCC 43717=JCM 8579 安全等级 二级 分离源 牙菌斑 特性 血清A型 培养条件 培养基编号:104,培养温度:37°C,5%二氧化碳
中文名称 裂殖壶菌 拉丁学名 Schizochytrium sp. 原始编号 S31 保藏编号 ATCC 20888 分离源 河水 原产国 美国 安全等级 BSL 1 模式菌株 否 培养条件 培养基编号:274,培养温度:20度,培养时间:3天
中文名称 糠秕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 拉丁名称 Malassezia furfur 原始编号 M 133/78 保存编号 ATCC 44344 安全等级 二级 原产国 美国 参考用途 生物医学研究 培养条件 Pityrosporum medium培养基配方 Malt extract agar—60.0 g Ox-bile (desiccated)—20.0 g Tween 40—10.0 g Gl